茶席之美:茶席溯源
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
茶席之美:茶席溯源

說起茶室,自然少不了茶席。布置茶席不單單是審美,還能給人帶來一種能量。這種能量可以是安定感、親切感,也可以是一種向上的正能量……

茶席是以人為本,借茶器育化茶湯,以茶盞為橋梁,讓席主及客人在溫馨素雅、清新如畫的茶境中,隨心賞茶與品茶的美學空間。

茶席從唐的華麗奔放,到宋、元的沉靜內斂,再到明代,茶席已經發(fā)展到精致雋永、精益求精的階段,清幽脫俗的文人茶席,達到了歷史的頂峰。


晉代茶席:初具雛形

茶席在晉代文學家左思的《嬌女詩》:“止為荼舜據,吹噓對鼎立。脂膩漫白袖,煙熏染阿錫?!边@里就已經初步成形。而真正意義是出自陸羽《茶經》,“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”,“若綠錢浮于水湄;又如菊英墮于樽俎之中”。在茶具方面,提出了“青瓷益茶”理念。規(guī)范了茶席的形制,如“夫珍鮮馥烈者,其碗數三;次之者,碗數五。若座客數至五,行三碗;至七,行五碗”。因地制宜,靈活提出了茶席可繁可簡的條件,如:“其煮器,若松間石上可坐,則具列廢?!薄叭纛R澗,則水方、滌方、漉水囊廢?!钡鹊?。在正式茶席上,一件不能省略,如:“城邑之中,王公之門,二十四器缺一,則茶廢矣?!?

唐朝茶席:正式出現,華麗奔放,注重意境

唐宋的飲茶環(huán)境和荼席的背景,已經開始注重竹林、松下、名山、清澗等宜荼的幽境,但宋代杜耒的《寒食》詩——“寒夜客來茶當酒,竹爐湯沸火初紅。尋常一樣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。”——卻使一鉤新月和梅花的疏影橫斜,以剪影的清美蘊藉,首次映入了茶席的視野。

此時,中國的茶禮、茶道開始形成。這得益于唐朝盛世,萬國來朝,詩人輩出,許多文人雅士對茶文化開始了悟道與升華。飲茶環(huán)境和茶席的背景,已經開始注重竹林、松下、名山、清澗等宜茶的幽境。


宋代茶席:發(fā)展階段,沉靜內斂,有了藝術性

宋人會把一些藝術品擺在茶席上,而插花、焚香、掛畫與茶一起被合稱為“四藝”,常在各種茶席間出現。掛畫改以詩、詞、字、畫的卷軸為主。

宋代茶具多采用茶盞。黑釉茶盞的燒制在宋代得到了極大的發(fā)展,茶和茶器互相烘托,像一場舞臺設計。當時的茶席設計已經將茶飲活動,設計為符合茶的自然屬性,具有一定的藝術境界。

明代茶席:清幽脫俗,注重空間的審美與趣味

明代朱元璋廢了團茶,唐代的煎茶和宋代的點茶,被簡潔的瀹泡法取代。明末沈德符《野獲編補遺》中說:“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,汲泉置鼎,一瀹便啜,遂開千古茗飲之宗?!迸c之相應,茶席的構架和器具,便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明人以更加開放自由的心態(tài),崇尚清韻,追求意境,使得基本的泡茶方式與品飲茶具,逐漸趨于完善和成熟。

在文征明自繪的《品茶圖》里:草席內兩人對坐品茗,上置一壺兩杯,童焗火煮茶,后有茶葉罐。這是一幅文人茶會圖。茶室簡樸清靜,傍溪而建,沒有富麗堂皇,芳草屋反映茶室的儉樸。

在那時就有人提出了“茶壺以小為貴”,“茶杯適意者為佳”的實用理念。人們并于庭院、竹蔭、蕉石前,插花、煮水、烹茶、焚香,這都充分體現了明人飲茶,更加注重空間的審美與趣味。

現代茶席:不拘一格,百花齊放

茶,雅俗共賞,包羅萬象,尤其在現今時代,更是見仁見智;在茶席的布置上,每個人的理解和感悟不同,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不同的茶席風格。

相信大家,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茶席,也有屬于自己對茶的理解。

來源:茶生活展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